每个人都有一份档案。这个档案被存放在你的单位或者当地的人才市场里,记录着你从小到大到还有工作之后的一些重要的荣誉和事情,以及参加工作的时间。
那么档案丢了,将会对自己办理退休,以及领取的退休金金额有哪些影响呢?接下来就一起了解一下。

一、无法认定视同缴费年限:
1:如果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工的,按国家相关规定,养老保险制度生效前的工作年限应视同为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就是你当初没交钱,也给你算成交了钱的年份。
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就是退休总的工龄。
2:但是视同缴费年限必须根据档案记录来确定,所以如果你的档案搞丢了,那也就没有视同缴费年限了,对今后的退休金计算还是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
二、无法认定职工身份:
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是男干部和男职工统一为60岁,女职工50岁,女干部、灵活就业人员55岁。
三、无法认定退休年龄:
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按我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算,已经到达退休年龄了,但还是办理不了退休手续?
答案:因为按你档案中出生日期算,还不到能办理退休手续的年龄。
通常拥有个人档案的人员退休的时候,工作人员一般会看档案年龄,年轻时候很多人为了尽早上工,都会把自己的年龄改大几岁,如果档案年龄比身份证年龄大几岁,那就比身份证的实际年龄早几年退休啦。
但是如果档案丢了,通常就只能按照身份证年龄来办理退休了。那可能就需要你多交几年社保,晚几年退休了。
四、无法认定特殊工种:
我们国家规定,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年限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作年限,就可以提前5年办理退休了,但是即使到达了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
如果个人档案丢了,社保部门也就无法认定你是特殊工种,那就很有可能丧失提前5年退休的机会。又要多交5年社保,晚5年退休了。

五、档案丢了怎么办?
1、退休人员到当地劳动部门查找招工录取通知书存根,并到原工作单位查找历年职工花名册;
2、退休人员持招工录取通知书、职工花名册、养老保险手册和保险卡、身份证,可以办理退休。
按照以上方法开具证明、办理退休。
本文【档案对退休金有影响吗?】由作者:阿染 原创发布于档案存放机构网,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