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档案是指学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的个人经历、思想品行、学习和工作表现的、并且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一、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学生档案)和人事档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且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
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是指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的学籍档案正式成为人事档案,它是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然后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到证后,才得以实现
二、毕业生档案应该如何管理?
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第一步应该是在毕业时及时将档案存放到相关单位,毕业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办法。
- 将档案转递到生源地政府人事部门
转到生源地的档案,将由所在地级市的政府人事部门接收。
这种处理办法适合准备在生源地就业或者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
- 将档案留在学校
学校会在毕业生毕业后的两年内免费为毕业生管理档案,但仅限保管,学校因为与毕业生没有人事关系,不能依据档案开具任何证明。
适合人群是:有就业或升学意向,但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或通过升学考试的毕业生。
- 将档案转到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
这种情况几乎适合于所有的毕业生,将档案托管在人才中心的手续办理比较简便,后续想要将档案转递到其他地方也可以轻松办理。并且,这里可以依据档案开具相关证明,收录档案资料。
- 将档案转到工作单位
这种情况的前提是,毕业生就业单位具有档案管理资格。具有档案接收资格的单位有:国企、机关事业单位。
因此,毕业生需要弄清楚单位性质,再办理档案转递手续。以免发生档案被放到没有档案接收资格的单位,导致档案成为死档的情况。
最后,补充说明的是,学生档案一般不会存在管理问题,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往往发生在学生档案从学校转出的过程,因此,建议大家毕业前一定要学习档案管理规定。
本文【关于学生档案】由作者:爱吃白菜的王静 原创发布于档案存放机构网,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